搜索
收藏
切实提升基层理论宣讲质效
时间:2025-04-09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郑钦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基层理论宣讲是连接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路径。新时代新征程,基层理论宣讲必须紧贴形势新发展、人民群众新需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科学理论、阐释方针政策、传播主流价值、弘扬时代新风,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宣讲主题上,既要选题“准”,又要破题“活”。基层理论宣讲,首要的是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浅出阐释解读党的最新大政方针,深刻把握宣讲主题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同时,宣讲主题也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民生诉求,有针对性地选取实际案例,用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小故事”说清“大政策”、用“小话题”阐释“大道理”,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在润物无声中凝聚群众、引导群众。
宣讲内容上,既要材料“实”,又要立意“新”。材料详实,是做好理论宣讲的重要基础。宣讲内容要围绕宣讲主线,采用一案到底、问题链等方式,使前后内容之间产生逻辑关系,在前后呼应中实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同时,宣讲内容也要注意避免老生常谈,适当从新的角度切入、从多元视角展开,运用最新理论、先进经验、热点新闻、社会民生等,将扎实的材料和新颖的立意结合起来,揭示问题的本质,引导群众深入思考。
宣讲方式上,既要形式“多”,又要互动“强”。基层理论宣讲要根据不同受众的接受能力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开展好个性化、多元化、通俗化的宣讲活动,面向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社会组织提供丰富的宣讲“菜单”、开展“点单式”宣讲、“定制式”宣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宣讲活动,激发理论宣讲的创新活力。同时,宣讲不是单向的灌输,更需要双向的互动,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情景再现、实时反馈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宣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宣讲队伍上,既要专业“精”,又要表达“亲”。基层理论宣讲队伍直接决定着理论宣讲的水平和成效。宣讲人员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坚持以彻底的理论阐释说服群众,以辩证的学理分析引导群众。同时,宣讲人员也要注意表达方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术语和空洞的说教,而要通过亲切的态度、通俗的表达,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多一些当地特色、多一些当地俚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做到把“大众化”与“化大众”有机结合起来。
宣讲场所上,既要环境“适”,又要氛围“热”。基层理论宣讲要善用信息技术,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选择好适宜的宣讲场所,实现宣传“高度”与“温度”的统一。线下宣讲场所可以拓展到街头巷尾、公园广场、凉亭长廊处,让理论宣讲场景生活化。线上宣讲要综合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全媒体平台,利用视频、动漫等形式,打造党的创新理论“微”宣传栏目,做到全时空陪伴。同时,热烈的氛围能够使适宜的场所更加生动有效,线下宣讲可以布置展板、播放音乐、声光电组合等;线上宣讲可以增加抽奖互动、开展视频直播等,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作者单位: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作者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讲师团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明娥
执行编辑:张绪梅